“确实如此。”
“只是后来细想,别处又不是崇安,若去投奔,既算不上归家,旁人也未必多信得过咱们这些半路投奔的人,所以心里更想寻个僻静处建个山寨,也算是躲个清闲......”
投奔,也有投奔的门道。
文武之间,差异巨大。
文臣书生去投奔明主,多半是孤身投奔,出谋划策。
可武夫不同,若没有意外,鲜少有孤身投奔一说,多是会带着自己亲兵投奔。
而若是带去投奔的人马若太少,人家瞧不上眼。
若是带去的人马多,没准就要受到猜忌,原先带去的亲兵们被一一拆散,归入其他营帐之中......
这已经压根不是受不受优待的事情。
而是如此一散,战鼓一起,多半就是永别。
如此不行,不好。
他将弟兄们从尸体堆里挖出来,从起义军中带出来,一定得带他们‘回家’。
张三闷声讲述着,余幼嘉也沉默听着。
好半晌,等张三讲述完毕,她才斟酌开口道:
“平阳王帐下已有昔年赫赫有名的长平侯连颇为将,其他人去投奔,想来确实也难以得到重用。”
“不过还好,你们是先到的崇安.......张叔,崇安没什么兵马,往后咱们一条心,我有什么你们便一定有什么!”
张三沧桑许多的面容上略微露出一道笑意。
许久之前,余幼嘉在给他果酱的时候,也曾见过那一道笑意。
世事艰难......
好在,谁的心性都没变。
外头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张三郑重点头,不过笑完,却略微有些疑惑:
“余小娘子,我心里明白,有些事情不用交代,我也一定会为你护住崇安。”
“只是我有些奇怪,你为何突然又提起平阳王......你莫不是以为我们原本是要来投奔他?”
余幼嘉微微吃了一惊:
“难道不是?”
投奔的最前提,是对方需要兵马,自己有可能被收下,不然一切都是无用功。
这天下还有谁能有胆,或者说,可能有胆,接受从起义军中分割出来的近千人马?
茶室的门被推开,止住了张三欲言又止的话头。
小主,
余幼嘉别过脸去,却见门口之人既不是值守的娘子军,也不是家中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