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评判的主考官为各大副总统,有国会议长以及司法大臣,共九人。
毋庸置疑,施安大使在考试前夕,就已将名单递交给了赵小同。施安大使提供了七十多位人选,其用意不言而喻,这些人皆可从中挑选。有了这份名单,伯尼斯便如伯乐相马般,在这些人之中选拔任用。只因他早已通过暗黑渠道洞悉,没被选用之人,要么品行不端,如那墙头之草,摇摆不定;要么就是七大家族的暗子,心怀叵测。此外,他还要求众人以投票之方式决定其他人的去留,毕竟他无法左右他人之意见。至于各家所追求的利益、所秉持的格局,尽可自由发挥,只要不越出那大的框架即可。其余人亦是心知肚明,既然伯尼斯已然提出此框框,他们便各自进行了举手表决。最终,得票数多者成功入围。整体氛围如春日之阳光,民主而和谐,亦是众人所认可的。尤其是司法大臣,他肩负着监督程序合法性之重任。而这入围的四十八人,将要接手二十四家军工企业。故而,又一场岗前培训如战鼓擂响,紧锣密鼓地展开。
此次岗前培训的内容,皆是由各军工企业的专家精心编撰的管理方面的精华。有些教材更是经过了原来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千挑万选,他们已卸任,但仍有责任让他们曾为之奋斗的企业沿着原有的轨迹稳步前行,切莫出现任何差池,此乃做人之根本原则。
小主,
在品德方面和一些基本的运行规则方面,如精雕细琢艺术品,是由司法大臣精心设计的。由于艾美科此前从未有过国有企业,这 24 家重量级企业的国有化,堪称艾美科历史上的首次创举。故而,这 24 家企业实则从属于国会。如此一来,一些重大决策必须经由国会通过。而司法署则肩负着执行的重任。
这个程序务必要让各大总经理和董事长了然于心,否则所有的行为都将沦为违法之举。人事的任免同样需经国会批准后方可施行。这无疑给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行为套上了紧箍咒,杜绝了他们可能任人唯亲的行为。与此同时,也增添了企业的运行难度。例如,新上一个项目,倘若国会不予通过,便休想让他们随心所欲地上项目。又如要发明一个新的什么,也必须获得国会的首肯。也就是说,军工企业的规划只能导致新产品、新军用品的上市滞后。然而,就目前的这种局势而言,让军工企业归附国会,或许更为稳妥、更为安全一些。大家心知肚明,国有化就是要让其慢慢寿终正寝,君不见,所有国有企业都是在亏损中吗。规划是让其一百年后死亡,可能他还有不该死的必要。
当然,对于军工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培训,赵小同还有不为人知的妙招。
施安大使犹如夜空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每晚都会施展神奇的魔法。他要让人们心中逐渐燃起为国为民的熊熊烈火,并将总统伯尼斯的决策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让他们明白这就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命令。目前来看,他并未将赵小同推向前台,主要是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他希望先强化董事长和总经理对伯尼斯决策的执行力,就像在沙漠中种下一颗颗坚韧的种子,等待它们茁壮成长。然后,再逐渐引入赵小同,让他的影响力如涟漪般不断扩散。
当然,培训董事长和总经理只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开端。待他们走马上任后,还要对各企业的中层干部进行培训、甄别和撤换。财务和人事,就如同他手中的两把利剑,必须紧紧握在自己手中。而技术人员,也将在下一步接受培训,只有将他们真正拉回正道,才能避免为邪恶势力服务,防止因私利而泄露机密。难道坊间流传的出卖情报之事,不都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而做出的龌龊行径吗?所有这一切,宛如一场波澜壮阔的战役,涉及数十万人的命运。要知道,原先的艾美科军工,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面向全球。一个隐形战机,即使解密,其产值依然高达万亿,因为那独特的材料,就如同无法逾越的天堑。曾经听说大华国为了研制这种材料,不惜购买十来架隐形战机,但最终也未能突破这道防线。
技术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实际上,只要掌握原理,任何途径都可通向彼岸。方向正确与否,去实践吧。
毫无疑问,在赵小同所处的那个时代,隐形战机这种曾经被视为高科技武器的存在已然失去了其必要性。因为只需要拥有一种先进的吸波器便足以应对各种侦测手段,完全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吸波材料来实现隐身效果。基于这样的认知,赵小同果断地决定停止对隐形战机的进一步研发工作。
在他看来,继续投入精力和资源去发展隐形战机并不能真正推动科技的实质性进步,它只不过是一个外表华丽、实则华而不实的产物而已。相比之下,十倍音速战机的出现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新型战机具备强大的速度优势,可以轻易地突破任何防御体系,实现全面破防。简单来说,如果想要摧毁某个特定目标,当敌人察觉到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整整一秒之前发生的事情了。至于所谓的拦截措施,在如此惊人的速度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般的存在,显得无比低级和落伍。
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主要是针对来自外太空的外星生物以及平行世界可能带来的威胁而设计开发的。对于生活在蓝色星球上的人类自身而言,他们根本没有必要卷入到这场激烈的军备竞赛之中。仅仅从这个角度出发,赵小同深深地感到艾美科所引领的军工产业实在是太过于超前了。他们的一系列军工产品和创新举措,无疑将整个蓝色星球的军备竞赛推向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从而造成了海量资源的白白浪费。
谈及核弹头时,不得不回溯到那令人心悸的广岛和长崎事件。自那时起,各国已经制造出了数量惊人的核弹头,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弹头的总数不下万个。如此庞大的数量,如果全部被引爆,它们所释放的能量足以将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彻底炸毁三遍有余!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恐怖且令人胆寒的事实。
然而,尽管拥有如此强大的毁灭力量,但实际上又有谁敢轻易地将这些核弹头投掷出去呢?毕竟,没有哪个人能够承担得起这种行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任何一个稍有理智和责任感的人都不会贸然做出这样疯狂的举动。事实上,大量生产核弹头的目的更多的是在于对其他国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威慑,而非真正用于实战。
暂且先抛开战争不谈,仅从这项技术本身来分析,它到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好处多一些,还是坏处更多一些呢?看看那些曾经发生过严重核事故的地方吧,比如切尔诺贝利、广岛以及福岛等。这些地区遭受的核污染至今仍未完全消除,给当地居民的生活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难道说,所有因核能而产生的污染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根基吗?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人们却似乎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深知核武器及核污染的巨大危害;另一方面,又没有人愿意主动放弃这种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武器,并将现有的核弹头予以销毁。
不过,希望总是存在的。在众多关于核能的研究方向中,核聚变或许才是解决当前困境的真正关键所在。与传统的核裂变不同,核聚变反应具有几乎零污染的显着特点。如果能够成功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广泛应用,那么不仅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能源危机对人类发展的制约,同时也能有效地避免核污染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而要推动这一伟大事业向前迈进,就需要像赵小同这样具备卓越才能和坚定决心的人挺身而出,亲力亲为地去应对种种挑战和困难。
接下来,他将更为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