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销一闪发萌芽,万里江山都撼动。
~~~~
闪电如同紫金蛇般飞掣,雷声轰鸣使得群虫惊动哄闹。
耀眼的火光飞闪,霹雳能震崩山洞。
闪电划破天空一片明亮,震惊的力量从天上连到地上。
红光一闪能让草木萌芽,万里江山都为之撼动。
那凤仙郡,城里城外,大小官员,军民人等,整整三年不曾听见雷电。
今日见有雷声闪电,一齐跪下,头顶着香炉,有的手拈着柳枝,都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声善念,果然惊动上天,正是那古诗说: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
人心中产生一个念头,天地全都知道。
善与恶如果没有报应,那么天地乾坤一定有偏私。
且不说孙大圣指挥雷将,打雷闪电在凤仙郡,人人归善。
却说那上界的直符使者,将僧道两家的文牒,送到通明殿,四天师传奏到灵霄殿。
玉帝见了说:
“那些人既然有善念,看看三件事怎么样。”
正说着,忽然有披香殿看管的将官报道:
“所立的米山、面山都倒了,霎时间米面都没有了,锁梃也断了。”
奏报未完,又有当驾天官引领凤仙郡的土地、城隍、社令等神一齐来拜奏说:
“本郡郡主以及满城大小百姓之家,没有一家一人不皈依善果,礼佛敬天。”
“现在请求您慈悲,普遍降下甘雨,救济百姓。”
玉帝听了大喜,立即传旨:
“让风部、云部、雨部,各遵号令,去下方,按照凤仙郡界,就在今日今时,打雷布云,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
当时有四大天师奉旨,传与各部随时下界,各显神威,一齐行动。
行者正与邓辛张陶及闪电娘子在空中调度,只见众神都到了,聚在一处。
那时候风云交汇,大雨滂沱,好雨:
漠漠浓云,蒙蒙黑雾。
雷车轰轰,闪电灼灼。
滚滚狂风,淙淙骤雨。
所谓一念回天,万民满望。
全亏大圣施元运,万里江山处处阴。
好雨倾河倒海,蔽野迷空。
檐前垂瀑布,窗外响玲珑。
万户千门人念佛,六街三市水流洪。
东西河道条条满,南北溪湾处处通。
槁苗得润,枯木回生。
田畴麻麦盛,村堡豆粮升。
客旅喜通贩卖,农夫爱尔耘耕。
小主,
从今黍稷多条畅,自然稼穑得丰登。
风调雨顺民安乐,海晏河清享太平。
~~~~
浓浓重重的云彩,蒙蒙胧胧的黑雾。
雷声像车般轰轰震响,闪电闪耀光芒灼灼。
狂风滚滚翻腾,急骤的雨哗哗落下。
正因为一个善念回转天意,万民充满了期望。
完全亏了大圣施展神通,万里江山处处阴云密布。
好雨像河海倾倒,遮遍原野迷漫天空。
屋檐前垂挂着瀑布,窗外传来清脆的声响。
万户千家的人都在念佛,城中六街三市水流汹涌。
东西的河道条条都已满溢,南北的溪湾处处都通畅。
干枯的禾苗得到滋润,枯死的树木重新焕发生机。
田地里麻麦长得茂盛,村庄里豆类粮食产量上升。
旅客因道路通畅而欢喜,便于做买卖,农夫喜爱这样便于耕耘。
从今往后黍稷生长更加顺畅,自然庄稼能够丰收。
风调雨顺民众生活安乐,大海平静黄河水清人们享受太平。
一天雨下足了三尺零四十二点,众神渐渐收回。
孙大圣高声叫道:
“那四部众神,暂且停下云行,等老孙去叫郡侯拜谢各位。”
“各位可拨开云雾,各自显现真身,让这凡人亲眼看看,他才会诚心供奉。”
众神听了,只得都停在空中。
这行者按下云头,径直来到郡里,早见三藏、八戒、沙僧,都来迎接,那郡侯一步一拜前来致谢。
行者说道:
“先别谢我,我已经留住四部神只,你可以传唤很多人一同拜谢。”
“教他们往后好来降雨。”
郡侯随即传发飞报,召集众人一同酬谢,都一个个拈香朝拜,只见那四部神只,拨开云雾,各自显现真身。
四部,乃是雨部、雷部、云部、风部,只见那:
龙王显像,雷将舒身。
云童出现,风伯垂真。
龙王显像,银须苍貌世无双;
雷将舒身,钩嘴威颜诚莫比。
云童出现,谁如玉面金冠;
风伯垂真,曾似燥眉环眼。
齐齐显露青霄上,各各挨排现圣仪。
凤仙郡界人才信,顶礼拈香恶性回。
今日仰朝天上将,洗心向善尽皈依。
~~~~
龙王显现出形象,雷将舒展身躯。
云童现身而出,风伯显露出真实面目。
龙王显现形象,银色的胡须苍老的面容世间无双;
雷将舒展身体,弯钩般的嘴威严的容颜实在无人能比。
云童出现,谁像那玉面金冠的模样;
风伯显真,曾像是干燥眉毛圆眼睛的样子。
一起显现在青天之上,各自依次排列展现出神圣的仪态。
凤仙郡界的人们这才相信,顶礼膜拜拈香原来的恶性得以回转。
今日仰头朝拜天上的神将,洗心革面一心向善全都皈依。
众神只停留了一个时辰,人民拜谢不停。
孙行者又起身在云端,对众人行礼说:
“有劳!有劳!请各位各自回到本部。”
“老孙还教导郡界中的人家,供养神真,遇到时节祭祀答谢。”
“各位从此后,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还要来拯救。”
众神依照他说的话,各自回到本部不提。
却说大圣落下云头对三藏说:
“事情完毕民众平安,可以收拾出发赶路了。”
那郡侯听了,急忙行礼说:
“孙老爷说哪里话!”
“今日这一场,乃是无量无边的恩德。”
“下官这里派人准备小宴,报答厚恩。”
“还要购置治理民间田地,为老爷修建寺院,为老爷建立生祠,刻碑留名,四季祭祀。”
“即便刻骨铭心,也难以报答万一,怎么就说赶路的话!”
三藏说:
“大人的话虽然恰当,但我们乃是西方云游挂单的僧人,不敢久留。”
“一两天内,必定离开无疑。”
那郡侯哪里肯放,连夜差遣多人置办酒席,建造祠宇。
第二天,大开佳宴,请唐僧高坐,孙大圣与八戒沙僧依次而坐,郡侯同本郡大小官员部臣举杯进献美食,细吹细打,款待了一天。
这场宴会确实令人高兴,有诗为证:
田畴久旱逢甘雨,河道经商处处通。
深感神僧来郡界,多蒙大圣上天宫。
解除三事从前恶,一念皈依善果弘。
此后愿如尧舜世,五风十雨万年丰。
~~~~
田地里长久干旱后迎来了滋润的雨水,河道用于经商处处都畅通无阻。
深深感激神僧来到郡中,多亏大圣前往天宫。
解除了从前的三件恶事,一个善念皈依使得善果弘扬。
从今往后希望如同尧舜的时代,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一天设筵席,两天摆宴,今天酬谢,明天感谢,挽留将近有半个月,只等寺院和生祠完工。
一天,郡侯请唐僧师徒四人去观看,唐僧惊讶道:
“工程浩大,怎么完成得如此迅速?”
郡侯说:
“下官催促人工,昼夜不停,急忙命人完工,特地请各位老爷看看。”
行者笑道:
“果然是贤能有才又能干的好贤侯啊!”
当即都到新寺,看到那殿阁高大雄伟,山门壮丽,都称赞不停。
行者请师父留下一个寺名,三藏说:
“有,留名应当叫做甘霖普济寺。”
郡侯称赞道:
“甚好!甚好!”
用金帖广泛招募僧众,侍奉香火。
殿左边建起唐僧师徒四人的生祠,每年四季祭祀;
又建造雷神、龙神等庙,以报答神的功绩。
看完之后,唐僧师徒就命令出发赶路。
那一郡的人民,知道长久挽留不住,各自准备礼物,唐僧师徒分文不收。
因此,全郡的官员百姓,盛大奏响鼓乐,大规模展开旌旗,送行有三十里远,还是不忍分别,于是掩面流泪目送,直到望不见才回去。
这正是:
硕德神僧留普济,齐天大圣广施恩。
大德神僧留下普济之恩,齐天大圣广泛施予恩惠。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