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祁山风云,智勇较量

就此时,司马懿接到皇帝诏令,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整肃衣冠,急匆匆赶往皇宫,跪拜于皇帝面前,静候圣意。

皇帝见司马懿到来,随即沉声道:“爱卿请起,蜀军已占祁山,局势危急,朕欲知卿有何良策可解此困局?”司马懿闻言,站起身来微微颔首,缓缓道:“陛下勿忧,蜀军虽胜,然其深入我境,粮草补给必然困难。臣以为,可速遣精兵,分两路而行:一路正面牵制蜀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另一路则绕道其后,断其粮道,待其不战自溃。同时,加强各要塞防御,以防蜀军趁势扩张。此外,还需派遣使者前往吴国,陈说利害,争取其保持中立,不使蜀国得两国夹击之利。”

皇帝听后,频频点头,对司马懿的计策深表赞同。他深知司马懿之才,智谋过人,此番布局,定能转危为安。于是,皇帝当即下令,按司马懿之策行事,并赐封其为大都督,命其全权负责抵御蜀军事宜。

司马懿领命而去,心中清楚,接下来的战斗将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夏日的七月,阳光炽烈,却难掩吴都朝堂之上的凝重气氛。吴皇正于宫中静听朝臣汇报,忽闻探马来报,蜀军在丞相诸葛亮的率领下,已悄然间攻占了祁山城,这一消息如同惊雷般在殿内炸响。

吴皇闻讯,面色微变。祁山城,地处要冲,乃魏蜀交恶之地,其得失直接关系到三国势力的平衡与未来战局的走向。他深知,蜀军此番大捷,不仅是对魏国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无疑让吴国陷入了更为微妙的境地——是趁机发难,还是静观其变,亦或是顺应魏国之意,保持中立?这些问题在吴王心中迅速盘旋,权衡利弊。

正当吴王沉思之际,又有一名使者匆匆入殿,手捧魏国国书,言辞恳切地表达了魏国皇帝的意愿:鉴于当前局势,魏国恳请吴国能够秉持和平共处之原则,对蜀魏之战保持中立,勿使战火蔓延至江东,以免生灵涂炭,共谋天下安宁。魏国使者言辞间,既有对吴国实力的尊重,也不乏对吴国中立立场的期待。

吴王接过国书,细细品读,魏国此举,既是无奈之举,亦是试探之意,意在试探吴国对于三国格局变化的态度与立场。而吴国,作为夹缝中求生存的一方,其外交策略必须慎之又慎,既要考虑自身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大局。

最终,吴王缓缓开口,语气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与智慧:“寡人深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蜀魏之争,非我吴国所能轻易干涉。然,寡人亦不愿见百姓再受战乱之苦。故,寡人决定,吴国将秉持中立立场,不参与蜀魏之战,愿天下早日归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