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伟亲自撰写奏章,然后带上姜维、王平,快马加鞭,连夜将作战方案送往蜀都禀报刘禅,下旨出征。
三人一路马不停蹄,终于抵达了蜀都。他们立即前往皇宫,将奏章呈交给刘禅。
刘禅仔细阅读着奏章和作战方案。眼中隐隐泛起泪花,这何尝不是他的心愿!
“陛下,老臣承蒙天恩,辅佐陛下光复汉室。今魏吴联军虽强,然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阻。臣已率军破敌,使其退守各自疆界,国威大振,民心归附。然则,天下未定,大业未成,臣不敢稍有懈怠。臣已精心调配军力,选拔精锐,并加强训练,确保每战必胜。又设专人负责运输,确保前线供给无忧。此外,臣还将派遣细作潜入敌后,收集情报,扰乱敌心。七出祁山之策,虽艰难险阻,但臣坚信,只要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定能克敌制胜,恢复汉室荣光。望陛下信任臣等,共谋大业。老臣愿以残躯,赴国难,在所不辞!”
刘禅看着奏章,不禁回想起先帝刘备生前的壮志豪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先帝未竟事业的敬仰与继承的责任感。奏章中字字句句,不仅是对敌我形势的深刻分析,更是对北伐艰难与牺牲的冷静预判。他深知,北伐之路非但漫长且布满荆棘,他既渴望能够完成先帝的遗愿,一统中原,恢复汉室江山,让蜀汉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又害怕因自己的决策失误而给国家带来更大的灾难,让无数家庭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这种矛盾与挣扎,在他的心头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让他一时难以抉择。
沉思良久,刘禅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王志伟,说道:“朕相信丞相的能力和智谋,众将的忠诚和英勇,此次出征务必大胜而归!明日早朝群臣议后,朕即刻下旨。”
翌日,在早朝的庄重氛围中,刘禅手持王志伟的七出祁山作战方案奏章,缓步登上龙椅,目光扫过殿下众臣,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众位爱卿,今有丞相所上七出祁山之策,意在彻底击败魏国,一统中原,重振汉室,朕欲与众卿共议此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话音落下,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群臣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紧张。
“丞相此策,深谋远虑,乃我蜀国复兴之良机!”一位老臣首先站出,声音激昂,“七出祁山,步步为营,定能消耗魏军实力,最终克复中原。”
“臣附议,”另一位中年将领紧接着说道,“魏国虽强,但近年来内忧外患不断,此时刚被我军击败,正是我们趁势而上的好时机。丞相之计,正合兵法之道,臣愿随丞相领兵出征,誓死效忠陛下!”
部分大臣较为谨慎。“陛下,丞相之策虽妙,但祁山之路险峻难行,粮草运输不易,且魏国非等闲之辈,若我军深入敌境,恐有被围歼之虞。”一位文臣忧虑地说道。
“丞相智慧超群,臣等自愧不如,”另一位大臣补充道,“但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建议,在出兵之前,应派遣细作深入魏国腹地,收集更多情报,以策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