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贯忠觉得这个理由不成立,王伦便表示,若国库有钱,不如给翰林院,许贯忠便不吭声了。
从梁山泊时代,王伦兴办了许多产业,在称帝后,除了军工作坊移交给工部军器监,其余作坊都被归入到皇家所有。
这些作坊王伦仍旧按照梁山时代的规矩,全体头领都有分红权,他占了些大头。新汉朝的五等爵位,食邑为虚,爵位俸禄也不算高,所以王伦还要从其他地方给老兄弟们一些补偿。
似翰林院眼下收集唐诗宋词,这些钱都是王伦从内藏库以皇家的名义支出的,说白了是皇帝的钱,而不是户部朝廷的钱。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柴进再次发挥了他在京东、河北劝学时的巨大作用,靠着后周皇室嫡传子孙的名头,以隆尧侯的名义,请京城一些巨贾豪商们吃饭,给翰林院拉来了一笔赞助费。
这笔赞助费换来的是翰林院门外的一块功德石碑,于是引来更多的商人们自愿捐助,便是许多京师的百姓、小商贩们,也纷纷前来捐赠。
随着苏轼的孙子主动捐出了《东坡文集》的稿费,这件事便愈演愈烈,不少前宋文豪的后代们也纷纷捐赠,并自请协助修编诗词。
这样的捐款,王伦也不好意思挪用,他最开始只是让陈与义、李清照等做好前期工作,便顺势而为,正式成立《全唐诗》、《全宋词》两个编书组,并派了度支司官吏协助管理这一笔专款。
许多朝廷官员在休沐日时,也会前往翰林院帮忙,汉人重文教,这样重大的国家级大工程,每一个人都觉得参与其中有荣焉。
甚至顺义侯赵桓,也捐了一笔钱,便被柴进抓住机会大肆宣传了起来。
在柴进看来,新朝主持《全宋词》的修编,意味着大宋彻底消亡了,新朝继承了炎黄秦汉以来的正统,而赵桓的举动,无疑更大有分量,更能显示新朝得国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