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共和行政

浮萍舟游 逝首墨客 2192 字 17天前

满朝文武见此皆是哀叹。

周厉王听了召虎的劝谏,却是勃然大怒。

“姬召虎!某要逼的本王让你血溅三尺!”

精疲力尽的姬召虎趴坐于大殿中央。

只是摇头,嘴里呢喃:“国民暴动——大周焉端!”

周厉王三十四年,周厉王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者,就横加杀戮。

致使国人都不敢随意说话,路上相见,只得以目示意。

某晚,周厉王唤来姬召虎至自己的寝宫,颇为得意,对姬召虎,说:“本王已经制止毁谤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

姬召虎只是摇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此,治水者只能疏通河道而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谏之力,君王的同宗都能弥补、监察国王的过失,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加以谆谆教诲,年高望重的师傅再进一步劝诫他,然后,由天子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常理。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这是内心想法的自然流露,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姬召虎的话语,恼怒的退去姬召虎。

至此,老百姓再也不敢说话了。

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要杀死周厉王。周厉王只得孤身一人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地。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转而寻找太子静。姬召虎将太子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姬召虎的家,要求姬召虎交出太子。姬召虎面对这些暴怒的国民,劝言:“先前老夫多次劝谏君王,君王不听,以至于遭到这样的灾难。如果现在太子被人杀了,君王会认为我是因为愤怒而杀死太子吧?身为人臣,即使遇到危险也不该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该发怒,更何况待奉天子呢?“

可是暴动的国民仍要姬召虎交出太子静,姬召虎无奈,转身回屋,召唤了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静出外应对众人,太子静得以脱离危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姬召虎的儿子最终被暴怒的国人杀死,尸体游行三日镐京。

姬召虎因此大病一场,坐下只有太子静一人服侍。

共和元年,在国人暴动平息后,召穆公与周定公共同执掌国政,号曰“共和”。后世史书常称之为“共和行政”或“周召共和”。

周定公、召穆公下令,对历史纪事进行纪年。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元年,岁次庚申,即公元前841年。

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国,太子静已经在召穆公的家中长大成人。召穆公、周定公于是共同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

召穆公鼓励史官献书来警示君王,如后书言:“眚大史之任也,愚谓人君所讳言者,灾异之变;所恶闻者,危亡之事。大史奉书以告君,召穆公所谓史献书也。”

周宣王五年,方叔伐楚,最终,方叔大破楚国,迫使楚国臣服。

周宣王六年的农历乙亥月,召穆公率师伐淮夷。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的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征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奔赴疆场。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周宣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四方,扩我大周疆土!”

召虎率军征伐,不扰民、不过急,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淮夷被平定,许多国家向西周臣服,领地直至南海之滨。

周宣王命召虎:进行巡视疆土,进行宣扬政教!文臣、武将皆受其命。召虎成为保卫国家的重臣。

大胜而归的召虎回朝复命,叩谢并颂扬天子之意。遂作成纪念“召穆公簋”,铭记其征伐淮夷之功勋。召虎敬颂天子万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