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个玩笑话,而且好像也不太对,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好像提到的是郭攸之、费祎、董允,还有将军向宠,没有提到蒋琬。
至于姜维,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还不认识他呢。
而此时的姜维,面对着朝中的情况,他却是依旧还要坚持北伐,但他的形势也是越发艰难。
这个《仇国论》的出现,本来就是因为黄皓建议刘禅废掉姜维改用阎宇引起的谯周争论不过陈祗,回去写的这东西。
不过,即使如此,姜维依旧还在坚持着想要北伐。
为了能够有所改变,姜维修改了自刘备时就开始的防备汉中的策略。
以前的策略叫做实兵诸围以御外敌,也就是在汉中各个城池,关隘,层层设防,保护汉中,每个地方都要留一些兵力,哪怕是十几个人都可以的。
这个方法在防御曹魏进攻的时候,的确是很有效果。
但是姜维或许是被逼急了,毕竟朝中整天有人说他虚耗国力而没有什么用,或许跟这个无关。
姜维觉得,这样的方法,魏军倒是不容易打进来,但是他们想走就能走,没法对其造成大的歼灭。
于是,他便使用了“敛兵聚谷”的策略,也就是收缩兵力,放开口子,后退防御,坚壁清野,以期能够集中兵力,在魏军进攻时,拉长对方行军路程,再等到他们进攻受挫,撤退之时,趁机追打,歼灭更多的敌人。
这么一来,魏军要是损失大了,到时候他们就能从汉中。
不然,就还是原来那样,双方你来我往,打来打去,最终的战果也不可能有啥变化。
这个战略,受到了很多后来的史学家们的批判,比如《三国志》作者陈寿。
他们认为,姜维这么搞的结果,就是让魏军突破了汉中,打到了成都!
但也有人认为,陈寿对姜维是有意见,带着有色眼镜在看人的,因为陈寿是谯周的弟子!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史学家不是军事学家,有些军事计划的作用,可能他们并不会真的认识到。
那么关于姜维这个策略是否有问题,先且不论。
就说说刘禅这边的问题。
首先,在262年,姜维请求刘禅诛杀黄皓,刘禅说:“黄皓就是一个小角色,何必呢,让他给你道歉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