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就一个要求

问题是,哪怕最下等的下等田,能有五十亩地的农民,能有几成?

自耕农有六成税,那佃农留到手上的粮食很可能只有一两成,他们还能活吗?

怪不得能传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的诗句。这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只是陈述事实啊。

童舟一时沉默,难以言表。

不知是该痛恨此时这些正在他店里大快朵颐,挥金如土只为尝鲜的大宋贵族。还是该钦佩大宋百姓,生命力之顽强坚韧。

“童大哥,父皇问你话呢!”赵书颖看气氛古怪,也意识到兹事体大,索性不装了,直接出言提醒童舟。

回过神来,童舟又向赵恒问道:“情况果真如此吗?”

赵恒面无表情“柯政上月卸任前,刚完成去岁粮食产量汇总,递上来的折子这两日朕趁着身体恢复一些,便从皇后那拿过来看了看,也记得清楚。去岁稻谷小麦实收万石,朕何故作假?”

“所以你这神物,可能带来大宋种植,又能带来多少?”

将近1000亿斤的粮食产量,看上去足够养活一亿人,但账不能这么算。

这是稻谷小麦,若是加工成米和面,数量更低。

然后人吃的少,牛马吃的更多,还要养活数量庞大的不事生产却胃口奇佳的官员和军队,最终能养活5000万人,都是往多了说。

关键是还不能都吃完,还得留种,那百姓能吃到的就更少了。

如果不是可以接茬补种一些其他诸如豆类、荞麦、高粱等作物,还能上山打打猎、采摘野物补充营养,很难想象北宋鼎盛时期,是怎么养活1亿2000多万人口的。

童舟打起精神道:“可以。”

“官家准备要多少,我就能带来多少,不止如此,我还愿意把这作物种植方法装订成册,献给官家。但我有个条件。”

赵恒没说话,一旁站在他身后的崔内侍急得连连摇头。你不提条件,官家也不会亏待于你,可不要因此惹的官家不满啊!!

“说,只要朕有的,你想要什么,朕都能给你!”

他不是个千古明君的材料,但‘真宗’的庙号足可以说明,他或许能力不足,但脾性不差。何况还教导出一位庙号仁宗的皇帝,更能说明问题。

若是这人,果真能带回大批量这种叫做马铃薯的作物,还能在大宋推广种植,那就给他封公侯之爵,赏丹书铁券,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