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真正的绝杀

“这我早就想好了,盼儿不必担心,绝对不会。到时只需多备蒸锅、葱姜蒜、米醋便可。”

正经吃货应该已经猜到,童舟准备给孙三娘的杀手锏,就是海鲜。

这对于大宋东京百姓来说,绝对是比酒水饮料杀伤力还巨大的绝顶武器。

古人的聪慧程度远超后人想象,他们只是没见过、没学过,不是见过了也学不会的蠢笨。

酒、果汁童舟准备的再好,架不住他们买回去用心钻研。

也许很快,也许需要很久时间,但是总归能做出差一些的仿制品来。差的多少其实不重要,总能揽去一些不明真相的客人。

不得不说,能在东京开得起来,叫得出名号的酒楼,各个都有两把刷子。

小主,

原剧情里,赵盼儿的酒楼每研发一道新菜,隔不了几天,其他酒楼就有样学样,也能弄出个七八分相似的产品,给永安楼生意带来很大冲击。

童舟都知道那些酒楼的骚操作,怎么能不去防备呢?

他把海鲜一上,任凭这些大宋古人有逆天智慧,也别想效仿半点。

现代人可能不知道海鲜获取有多不易,甚至可能都很难想象。

莫说海鲜这种稀罕物。

在明清时期发明出弓鱼术前,古代中国非沿河地区,连吃一条淡水大活鱼都是极其奢侈的享受。

因为鱼离开水很快就会死,鱼类的肉质特殊,腐烂速度也远比猪牛羊等畜肉快的多。通常没有冷藏保存条件下,超过2个时辰基本就不能吃了。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阖闾、伍子胥,到东汉末年的陈登、曹植,再到唐朝的李隆基、李白、杜甫,都是以喜食鱼脍着称。

鱼脍,就是现代的生鱼片、鱼生。

到了宋朝,张仲景都十分明确阐明,鱼脍无论如何处理干净,都一样会得寄生虫病,也阻挡不了老饕们狂炫。

朱熹、苏轼等等前赴后继,完全阻挡不住他们的狂热。

那种顶级大贵族,都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

吃鱼,可能更多是为彰显自己的如何富足,奢侈有门路,能弄来新鲜的大鱼。

当然这里也有人是爱吃到近乎痴狂的程度,不关注不知道,一关注就能发现,为吃一口鱼而丢了小命的名人还真不少。

王僚贪食炙鱼,就被专诸抓住这个弱点,专门学习烤鱼的手艺,然后宴会上把他给捅死了。帝王们自此以后学乖,不敢再瞎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