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雄性不育系杂交技术

雄性不育水稻是杂交水稻技术得以高速发展的核心。

正是因为有了雄性不育系,才使得大规模生产杂交水稻种子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但是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对于正常水稻而言算是一种异类。

它没有相对完整的生育能力,属于概率极小的基因突变。

就像人类之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基因缺陷导致的不孕不育。

而在水稻之中,雄性不育株诞生的概率是五万分之一。

另外要分辨雄性不育水稻,得要借助放大镜挨个仔细观察细小的稻花中,更为细小的花药上是否生长了花粉。

这意味着要在茫茫稻田中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水稻,如同大海捞针。

尤其这个寻找过程只能在水稻花期时进行,而水稻一季的花期只有五到十天。

这让原本就如同大海捞针的难度,还被加上了一道极为紧迫的期限。

而袁隆平能够得到的帮助非常少。

因为他的理论在当时并不被认可与支持。

在当时,国际上普遍权威的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难度大,大规模杂交更是被认为几乎不可能。

甚至有观点因此提出了,要想借助杂交技术使国家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脱离饥饿,只有放弃水稻杂交,将研究工作和资金放在异花授粉的玉米上。

在这样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环境下,袁隆平只能极力争取让自己的研究能够继续下去。

最终争取到的支持依然少得可怜。

理解他,并帮助他一起寻找雄性不育水稻的只有两个人,李必湖和尹华奇,这两个人还都是袁隆平的学生。

在寻找雄性不育水稻的期间,还正处在六十年代国家极端困难的时期。

他们与袁隆平一起,在尤为艰苦的条件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雄性不育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