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加把劲

“通过实验数据来校准发动机模型,使它尽可能贴近实际情况,进而能够准确预测发动机不稳定的情况。”

“明白了。”有人点头表示理解。

“理论基础打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际应用了。”许宁关闭了PPT,开始了总结发言。

由于网络资源有限,他找不到歼10战斗机所用AL31FN发动机的照片,更不用说还在研发中的涡扇10发动机资料了。

因此,他转而谈论如何在进气道内部检测压气机失稳的早期迹象,并提出使用谐波傅里叶系数法和行波能量法进行初步评估。

他还提到主动稳定性控制的重要性——即修改发动机以加入紧连控制阀;

这将有助于避免严重的失稳现象如喘振,甚至能在超出正许工作范围的情况下保持压缩系统的稳定性一段时间。

杨韦听到了这里,手中的笔几乎脱手。

如果真能实现,这样的系统将显着提升发动机性能,在空战中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然而,这也意味着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改动。

“这套系统确实引人注目……”

杨韦合上笔记本,语气中带着遗憾:“但考虑到与俄易斯留里卡研发的AL31FN对接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果。”

许宁对此早有准备,他建议采取分阶段实施策略。

“我们可以先在俄制发动机上安装一个简化版的控制系统,采用基本的自动节流阀来改善进气条件;

虽然效果不如完整版,但也足以扩大发动机的操作范围,确保飞行安全。”

“等到国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成熟并装配到飞机上时,再升级为全功能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

杨韦停顿了一下:“你的系统要求飞发匹配非常高,即使涡扇10按时完成,恐怕也需要重新研发进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