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军刺的第一根样品,张老大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余良拿来后观察了一阵,前段尖刺位置,三面的樋,基本和他见过的第一代军刺差不多,唯有不足的话,就只有血槽位置凹下去的部分明显不那么均匀,导致三面樋上的锋刃歪歪扭扭。
余良很理解,这并不是张老大的铸造水平不行,而是现在的技术只能做到这样了。
只要影响不到实用性,在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他是能够接受的。
于是,有了样品,在余大伯的协助下,将三个村子有铸造经验的师傅们全汇聚到了临水村,当天就点燃了炉子,风箱阵阵。
全程参与了前面几根军刺从锄头到成品,余良见铸造的三位师傅已差不多掌握铸造方法,才敢放心让他们独自铸造。
并在今日,下达的铸造一百根的任务才终于全部完成。
且刚好在战士们进行下一步训练内容前。
一百根一头黝黑,一头光亮的军刺就摆在天水村铁匠铺的地上。
余良到了后,每一根都反复掂量查看,感受其重量,刮拭其锋利。这玩意是战斗的家伙,关乎到战士们的性命,他可不敢有一点的松懈。
确认好质量,提起其中一根:“握把在哪?”
余大伯:“就在隔壁!”
握把,是余良专门针对这些军刺搞出来的属于兵器主体的木质部分。
本身军刺是要固定在步枪上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威力,倘若缩短长度,做成匕首的形状,除了单兵作战以外,在大规模的战斗中,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但当下,还做不出来步枪,而且真做出步枪来了,这军刺也没那么重要了。
没有步枪的情况下,余良就想了一个办法,发动木工较好的村内师傅,用既硬又轻的衫木,打磨雕刻成似步枪外形又非步枪的物件。余良称之为:握把区!
握把区留有卡槽,军刺如一根钢钎,打造之时,余良就算好长度,并在铁水塑型时与后端部分增加了卡进握把区的楔形凸起。
要卡进握把区的部位主要是起固定作用,韧度要求不高;只需把军刺前端有杀伤力的部位进行反复捶打,确保前端的韧性就行了。
握把区和军刺卡在一起后,一把成型的兵器,就出现在了余良的手中。
整个兵器有一米六的样子,契合余良前世步枪加刺刀的长度,前端是军刺攻击部位,后方握把区,能舒服的让持有者做双手抱握的动作,上方还有整条裸露在卡槽外的金属部位,关键时刻还能起到防御的作用。
可谓是一举多得了!
余良把玩了一阵成型的兵器,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