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将至暗潮现
时近五月,端午的气氛日渐浓厚。北静王府内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节礼、打扫庭院、悬挂菖蒲艾叶,空气里弥漫着粽叶和草药的清香。然而,在这片应景的喜庆之下,隐藏的暗流却愈发湍急。
皇后的眼线:坤宁宫掌事嬷嬷的“关切”
这日午后,王府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坤宁宫的掌事嬷嬷,安嬷嬷。她约莫五十上下,穿着深褐色宫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插着两根素银簪子,面容严肃,眼神锐利,通身上下透着一股宫中女官特有的、不怒自威的气度。她是皇后身边得力的老人,此番前来,明面上是奉皇后之命,给北静王妃送来宫中新制的驱蚊避暑的香囊和几匹上用的夏纱,以示体恤。
林黛玉在归朴堂正厅接待了她。黛玉今日穿着一身淡雅的月白底绣碧荷纹样的常服,发髻轻绾,只簪了一支通透的白玉簪,气质清冷,应对得体。她含笑谢过皇后赏赐,命紫鹃收了。
安嬷嬷并未立刻告辞,而是捧着茶盏,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厅堂布置,语气温和却带着不易察觉的审视:“王妃娘娘气色甚好,这王府打理得也井井有条,皇后娘娘知晓了,定然欣慰。” 她话锋微转,似是闲谈般问道:“听闻府上近日在筹备端阳节礼?皇后娘娘还特意问起,说北静王府的节礼向来雅致用心,尤其是苏绣屏风,最是精巧。”
黛玉心中微微一凛,面上却不露分毫,依旧带着浅笑:“劳皇后娘娘挂心。节礼正在备办,力求不失礼数。苏绣屏风已着人去采办,定会仔细挑选。”
安嬷嬷点点头,抿了口茶,状似无意地提点道:“娘娘办事,自然是稳妥的。只是如今市面上好东西虽多,却也难免鱼龙混杂。有些商户,惯会以次充好,或是工期拖延。娘娘还需多派得力人手盯着些,以免临到用时,出了纰漏,反倒不美。皇后娘娘常说,细节见真章,尤其是送往各府的脸面东西,更是马虎不得。”
这话听起来是善意的提醒,但黛玉却听出了弦外之音。皇后对王府节礼如此“关切”,甚至具体到苏绣屏风,这绝非寻常。她立刻联想到钱槐近日的鬼祟,以及“影”回报的关于他与苏州商户的异常联络。难道……皇后的手,已经伸得这么长了?还是钱槐借了皇后的势?
黛玉心思电转,脸上笑容不变,从容应道:“安嬷嬷提醒的是。本宫记下了,定会吩咐下面人加倍仔细,断不敢辜负皇后娘娘信任。”
安嬷嬷见黛玉应对滴水不漏,便不再多言,又闲话几句,便起身告辞。黛玉亲自送至院门,看着安嬷嬷的背影消失在抄手游廊尽头,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眸色沉静如水。
“紫鹃,”她回到室内,低声吩咐,“去请王爷身边的德总管过来一趟,就说本宫有事相商。” 德总管是水溶留下的心腹老人,掌管外院事务,忠诚可靠。皇后的人既然已经明着“关切”了,她就必须更加小心,既要防范钱槐做手脚,也要警惕这“关切”背后的深意。
大厨房的日常:李富贵的警觉与喜鹊的“情报”
大厨房里,李富贵正忙得脚不沾地。端阳节府中要设家宴,还要准备大量粽子分送各府,工作量巨大。他光着膀子,系着那条油渍麻花的围裙,在灶台间穿梭,声如洪钟地指挥着:
“那边的糯米泡足了时辰没有?馅料都备齐了吗?火腿要用金华上方,蛋黄要出油沙的!豆沙馅儿不能太甜!裹粽子的马莲草要煮软!都给我打起精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