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川、关政委、萧参谋长三人围着那张摊满了电文和草图的大桌子,脸上都带着连日熬夜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好啊,参谋长,你汇总的这个数字,看得我心里头热乎,”关政委拿着刚刚统计上来的战果和人员清单,手指都有些微微颤抖:“解救回来的矿工兄弟,经过初步动员和教育,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愿意加入我们八路军,这可是将近两千名经历过苦难、身板结实的战士啊,还有那几十名技术人员,宝贝,都是宝贝疙瘩,”
萧参谋长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畅快的笑容,他用铅笔敲着地图的一个点:“机器设备也基本都安全运回来了,虽然路上有些磕碰,但老赵看过了,说核心部件没问题,稍微修理组装,就能运转起来,咱们这次‘搬山’,可是搬回来一座金山,”
张百川深吸了一口烟,目光扫过两位战友:“家底厚实了,下一步怎么打理,就得看咱们的本事了,总部同意了我们的扩编计划,但武器装备、弹药补给,很大程度上得靠我们自己。这个兵工厂必须尽快搞起来,它是咱们晋西北军区能不能真正扎下根、发展壮大的命根子,”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吕梁山腹地一片密密麻麻的等高线之间:“位置,我和参谋长初步选了几个,但还得最后敲定,政委,你也看看。”
关政委凑过去:“原则是隐蔽、安全、有水源、还要相对方便物资转运,不能离敌人太近,也不能完全与世隔绝。”
“对。”张百川手指点在其中一处:“我看这个‘三岔沟’不错。入口狭窄,易守难攻,里面山谷纵深很大,有溪流,而且附近有几个废弃的煤窑和小铁矿,原料能就近解决,关键是这地方地图上不起眼,周围几十里都没有大路,鬼子轻易不会注意到。”
萧参谋长补充道:“我派人实地侦察过,沟里还有不少天然山洞,稍加改造,就是现成的车间和仓库,能防鬼子飞机轰炸。”
“群众基础呢?”关政委问到了关键。
“周围几个村子,都是咱们的堡垒村,基层政权牢固,民兵组织得力,群众觉悟高,保密绝对没问题。”张百川肯定地说,“而且地方党组织已经动员了一批可靠的民工,随时可以进场修建。”
“好,那就定在三岔沟,”关政委一拍板:“这事刻不容缓,参谋长,你立刻协调工兵营和师直属警卫营一部分,优先保障兵工厂的基建和安全警戒。老赵那边,需要什么人手、物资,全力满足,”
“明白,”萧参谋长点头,“我马上安排。”
张百川接着话头:“兵工厂要建,部队扩编整训更要抓紧,总部同意我们扩编到八万人,骨架有了,现在血肉也补充进来一大批,但新老兵融合、战术训练、纪律强化,一样都不能松。”
他看向关政委:“政委,政治整训和思想教育这一块,你得唱主角。这么多新同志加入,要让他们明白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特别是那些原矿工,吃苦耐劳没问题,但军事纪律、革命道理,要从头教起。”
“放心,政治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派骨干、办识字班、讲传统、诉苦难,保证让新战士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八路军战士,”关政委信心十足。
“军事训练我来抓。”张百川接口:“各旅、团要立即开展大练兵。针对我们这次从鬼子手里缴获和‘搬’回来的装备,尤其是那几门九二步炮和重机枪,要尽快形成战斗力,炮兵团的周团长不能光守着那几门炮,要分散下去,给各旅培养炮手,骑兵团也要扩大,孙团长,你得多费心,把那几百匹马和会骑马的战士尽快整合成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