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启程奔赴洪城

第二百三十六章:启程奔赴洪城

四月三十日,天刚蒙蒙亮,王家小院便已苏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期待与匆忙的特殊气息。

李秀兰早早起来,将最后一锅馒头蒸上,又煮了一大锅稀饭,确保一家人和即将来帮忙照看瑶瑶的刘婶子都有热乎的早饭吃。王红在检查最后一遍行李,生怕漏了什么。王建国默默地将两个沉甸甸的旅行袋提到堂屋门口,又检查了一下自行车的气门芯。

王超帮着母亲端碗筷,看着在学步车里正在张望、尚不知离别为何物的王瑶,心中柔软。他走过去,蹲下身,轻轻捏了捏妹妹的小脸蛋:“瑶瑶,哥哥姐姐和爸爸妈妈要出趟远门,过几天就回来,在家要听刘奶奶的话,好不好?”

小瑶瑶只是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伸出小手抓住了他的手指。

王刚和王玥几乎是一夜没睡踏实,顶着微红的眼睛,却精神亢奋,围着行李袋转来转去,不停地问:“大哥,车什么时候来?”“我们什么时候能到洪城?”

匆匆吃过早饭,刘婶子也准时来了。李秀兰拉着她的手,千叮万嘱,把瑶瑶的作息习惯、奶粉冲泡比例、万一哭闹怎么办等等,事无巨细地交代了一遍,又把准备好的鸡蛋、粮票和一点现金塞到刘婶子手里。

“秀兰,你就放一百个心吧!瑶瑶跟我亲着呢,保证给你带得白白胖胖的!”刘婶子爽朗地笑着,抱过小瑶瑶。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一家人锁好院门,王建国和王超各自推着一辆载满行李的自行车,李秀兰牵着王刚和王玥,王红跟在后面,一行人朝着县城的长途汽车站走去。清晨的街道上,已有不少早起忙碌的身影,看到王家这拖家带口、带着行李的阵势,相熟的邻居都笑着打招呼:“建国,秀兰,这是要出门啊?”“去洪城喝喜酒啊?一路顺风!”

到了汽车站,这里已是人头攒动。五一假期,出行的人比平日多了不少。售票窗口排着队,候车室里挤满了带着大包小包的旅客,空气中混杂着烟草、汗水和食物的复杂气味。王建国让家人看好行李,自己去窗口换取提前托人订好的车票。

王刚和王玥紧紧拉着母亲和姐姐的手,小脸上既有兴奋,也有一丝面对陌生环境的紧张,眼睛却不住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高大的客车、穿着制服的司机、形形色色的旅客。

“都拿好了,六张票。”王建国拿着几张硬板车票回来,额上带着细汗,“还好订得早,这趟车人多。”

等了约莫半小时,开始检票了。人群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往检票口挤。王建国和王超一前一后,护着家人和行李,好不容易才通过检票口,找到了他们将要乘坐的那辆墨绿色的长途客车。

客车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车身布满灰尘。司机和售票员大声吆喝着,指挥旅客放置行李。车顶的行李架很快被塞得满满当当。王超和王建国费力地将两个大旅行袋塞了进去,用绳子固定好。

车内空间狭小,座位是硬质的,包裹着人造革,不少座位已经破损,露出里面的海绵。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汽油味和闷浊的气息。他们按照车票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王建国和李秀兰带着王刚王玥坐一排,王超和王红坐在他们后面。

王刚和王玥趴在车窗上,好奇地看着外面。随着发动机一阵轰鸣,车身剧烈地抖动了几下,缓缓驶出了车站,沿着坑洼不平的柏油路,向着城外驶去。

车子颠簸着,很快,县城熟悉的景象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田野和起伏的山丘。四月的田野,绿意正浓,秧苗在水田里泛着青光,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

最初的兴奋过后,王刚和王玥开始有些不适。车辆的颠簸和汽油味让王玥的小脸有些发白。“妈,我有点头晕……”她小声说。李秀兰赶紧把她搂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王刚则强忍着不适,依旧努力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

王超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拿出准备好的橘子皮,递给王玥闻了闻,又拿出几颗水果糖分给弟弟妹妹。“含颗糖,会好一点。尽量看远处,别老盯着近处的东西看。”

王建国沉默地看着窗外,眼神有些悠远。这条通往洪城的路,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走过了。上一次,或许还是他当年意气风发,离开家乡支援建设的时候。如今重返,带着妻子儿女,心情已是截然不同。

王红则细心照顾着家人,不时给父母递水,帮弟弟妹妹擦汗。

客车沿着蜿蜒的公路行驶,偶尔会停下,上下一些沿途村镇的旅客。每一次开关门,都会带进新鲜的空气,但也伴随着更多的嘈杂。车速不算快,轰鸣声持续不断。

王超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养神。他能感觉到身下传来的持续震动,听到家人偶尔的低语和弟弟妹妹逐渐平稳的呼吸声。这次洪城之行,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家族聚会,更像是一次对父亲过往的探寻,也是对自身在这个时代坐标的一次确认。他期待着见到爷爷奶奶、大伯一家,也隐隐期待着洪城——这个赣省省会,会给他带来怎样的观感。

不知过了多久,客车驶入一个稍大的镇子,停在了一家挂着“工农兵饭店”牌子的小餐馆门口。售票员大声喊道:“休息半小时!吃饭上厕所!”

车上的人们如同获得大赦,纷纷涌下车门。王超一家也随着人流下了车,活动着僵硬的身体,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阳光有些刺眼,远处,通往洪城的公路,依旧漫长。

旅途,才刚刚开始。

第二百三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