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若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主动出击,打破封锁。
在瓦窑堡的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为红军指明了方向。
决议中明确规定,1936年2月至7月,红一方面军将渡河东征,深入山西作战。
目标是击破晋军主力,并在晋西五县以西地区建立以吕梁山为依托的新根据地。
同时,决议也提出了后续的策略,即根据实际情况和红军的力量,相机由山西向绥远发展。
红军总部根据决议向前方红军将领发布了命令。
军事上,要求前方部队在四十天内完成东征的筹备组织工作,并命令他们向南夺取宜川、甘泉两城,完成赤化任务。
北路军则需立即出击,打击北面的进犯之敌,以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为东征建立稳固的后方。
在组织上,红军总部要求各方极大努力扩红,南线部队应完成扩红5000人的任务,并开始组建骑兵旅。
干部方面,后方需准备200人随军出发,前方则准备100人。
此外,还需准备300个排长,以备三个月后的使用。
红军大学的第一期学员需全部出校,同时第二批学员入校。
尽管决议通过了军事战略的基本策略,但东征的具体策略、行动方针、组织安排和具体部署仍需进一步细化。
总部指示下达后,前方将领从战役战术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们认为,东渡黄河并创建吕梁山根据地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有两点顾虑:
首先,他们担心红军在大疲劳之后,体质仍然较弱,人数也较少,如果渡河时受挫,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他们担心在东渡黄河后,随着国军援兵的增加,红军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根据地的安全与稳定,他们必须慎重考虑每一次的军事行动。
1936年初,红军总部接连在1月10日和17日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核心议题便是东征战役。
会议中,领导者们深入探讨了行动方针、策略原则、组织安排以及开辟新根据地的具体工作。
明确提出了“稳扎稳打”的东征策略,旨在背靠苏区,稳固根据地,争取在黄河渡口的自由行动权。
会议结束后不久,红军总部高层向前线将领发出了回复,强调只有以晋军为对手,采取稳健的作战策略,才能确保胜利。
小主,
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作战要求,即在黄河沿线发展,迅速挺进敌后,进行野战急进,确保在撤退时能够安全渡过黄河,无隔断危险。
为了执行这一战略,东征军由红一方面军的主力组成,以“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为番号,下辖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每个军团都下辖三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