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朱元璋给了朱棡一个手谕,就是胆敢抢牛者,杀无赦。而那一纸手谕,落到了罗河手里,促成了一桩三万贯的交易。
钱不多,但恶心。
这三条下来,朱元璋明显已经对常茂等人的行为表示了不满,开始护犊子了。
冯胜寻到胡惟庸,也意识到胡惟庸在这件事情里面扮演的角色,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肯定是李善长首肯的,没有李善长这个韩国公的首肯,胡惟庸不敢这么袖手旁观。
冯胜表示了自己的无辜,随后也保证以后淮西勋贵会以他胡惟庸为核心。
但胡惟庸只是摇头,淡淡道:“胡某不才!能够做到今天全是仰仗的恩师,此事恩师尚不知情,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恩师讨个不平!”
这句话说出来,倒也显得胡惟庸有情有义,懂得感恩。
事实就是,胡惟庸太善于伪装了,他这次的做法虽然卑鄙,但实际反而衬托的他有情有义。冯胜脑子转不过来,虽然聪明,又怎么想得到胡惟庸这句话还是假的。
“胡相,受教了!我这就去拜访韩国公。”
勋贵们表现了足够低的姿态,再次依仗于李善长的麾下。
而胡惟庸,也办了实事。
为了让皇帝感受到勋贵们的作用,提出了乌斯藏的布政难题。
果然,皇帝召了都督府李文忠商议此事,需用到勋贵们的时候,又到了。
“臣在。”
“拟诏书,昭告天下,咱要治理西南,各地征兵……。”
有家底就是语气硬,老朱一开口就是十万军队和数不清的徭役,虽然大手脚,但这确实是治理那高山之巅需要花费的。
朱元璋也没有让那些附和的文官失望,放出了十几个官位。
这些官位,足够他们吃的满肚肥油。
武将要军队,文官要官位,这是目前大明逃不开的两个问题。
治官先治吏,现在就对官下手,太早了。
大明如今看似强盛,但总的来说还是逃不开‘皇权不下县’的弊端,地方小吏不作为,官员的命令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极有可能出现两种极端情况。
要么是,上面打屁下面响雷,没多大的问题被小吏放大化处理,致使百姓受苦。
要么阳奉阴违,不落实政策。
不管什么情况,都可能会失民心。
文武两边都高高兴兴的得了利益,朝廷才稳定,大家办事才靠谱。民风医院的事情就这么落实下来,由周王来主持,刘泰也荣升官位,从从六品的太医院提举荣升为六品提举兼医正。
朱棡又以民风医院的名义,请奏皇帝下发诏书,号召全应天府百姓等待接种牛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