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愣了下。
“羊毛呢?”
“应该各家都自己有所保存吧。”铁铉道。
朱棡给了一旁的张玉一个眼神,张玉立即下去询问此事。好在这些蒙古人也不傻,羊毛是过冬的好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留有一两百斤,用麻袋捆着。
这么说来,这些牧民就有近三十万斤羊毛了?
“那迁徙的时候怎么看他们走的那么轻松?”铁铉有些震撼。
朱棡笑道:“是我们小看了游牧民族了,相比较于汉人生活物资的繁重,游牧百姓多数是马背上讨生活的,他们的迁徙能力,是汉人难以企及的。”
有羊毛那就好办了。
朱棡从系统里换了一个手摇的羊毛纺车,这个机器可以将羊毛经过抛散、梳毛、纺线、捻线,最终成为羊毛线。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蒙古人是如何御寒的,他们是将羊皮带着毛制作成皮袄,软化内里的羊皮以达到可以做成衣服的软硬程度。这在古代被称之为皮子,也是蒙古人最常交易的货物品种,深受汉人的喜爱。
在明清两朝,基本上北方和南方的货物贸易都是靠着这些皮子做支撑产业的。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汉人说的锦袍。
也就是以锦布做皮,内里填充羊毛的袍子。在清朝影视剧之中看到的那些孩子穿着肥大的锦袍,就是用羊毛做的填充,而且还的是富贵人家,寻常人家的袄子那都是用青布做皮,内里填鸭绒跟柳絮。
这两种方式确实都能起到御寒的效果,而且效果非常好。
但第一种皮子的方法不是长久之计,每一次取皮都要杀羊,在羊羔繁殖能力不高的现状,卖的皮子都要一点点攒下来。
而且皮子是看年份的,放久的皮子毛硬还稀少,泛黄,卖不起价,所以蒙古人一赶上卖皮子,都是成堆成堆的杀羊,这种方式,太亏。
再说第二种,卖羊毛。
还是最简单的一点。
不值钱。
汉人从他们手里花费低价就可以收购羊毛,拿回去加工一下就做出了锦袍,卖高价。
缺点在于过于肥大,穿起来跟狗熊似的,行动不便,所以一般都是上半身套个马甲的形式。
有人要说为什么蒙古人不自己做锦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