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小白提到的就是上述那一句。
完全就是楼小白抓住了重点。
平时无法接触到晋君寿曼的人,他们只能从道听途说的方式来了解晋君寿曼是一位什么样的国君,得出的判断偏差大到会是南辕北辙。
身为卿大夫的韩厥与智罃,他俩时常能够接触到晋君寿曼,还能不了解晋君寿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韩氏和旬氏倒是节省了资源,也缓解了家族私军的不满。他们却是给君上难堪,恐怕下场会不妙。”楼小白说道。
整个春秋时代都没有“君命不可违”的这一种说法,做什么事情而恶了国君,使其心里厌恶,总归是一种极大的风险。
楼令直接说道:“你想多了。”
“啊?”楼小白十分不解。
父子之间的说话,没有外人在场,楼令需要楼小白对局势有更明确的判断,根本不用藏着掖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楼令压低声音,说道:“下场不妙的会是君上。”
“时局到这一地步了!?”楼小白倒是没有被惊到,就是觉得君臣对立的进展太快了。
局势到当前的情况,只能说是晋君寿曼自己在作死。
哪怕是大权在握的君主都不会轻易胡来。这个是因为他们知道守护规则就是在保护自己,也就会比谁都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真正厉害的君主,他们不止在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还会去创造规则来巩权力。
即便再是昏庸一些的君主,只要脑子没有大问题,任是谁践踏了规则都知道该严惩不贷。
按理说,晋君寿曼应该不少看史书才对,也就是接受一国之君该有的教育,怎么就不懂相关的道理呢?
楼令就列出了一些楼小白必须看的历史片段,不为了其它,单纯就是想让楼小白以史为鉴。
有一点,生长在红旗下的小伙伴可能不清楚。
在封建时代真不是谁都有资格阅读史书,别说是对史书进行深度的理解。跟能不能找到史书看的关系不大,主要是被列为“帝王心术”的基础课程。
即便是到了现代,以为每一个国家的教育机构都会花心思编录历史课本吗?真不是这样子的。
跟某个国家的历史有没有渊源流传没关系,他们纯粹就是没搞懂重要性。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阐述,多看史书能够跨越阶级的视角,以及提升思维的高度!正是因为这般,博览诗书才会被封建王朝视为“帝王心术”的基础课程。
没有基础,如没有地基,起高楼也必将倒塌。
春秋战国是华夏封建王朝时代,没有限制某阶层能不能观看史书的一个阶段,前提是能够找到史书。
从春秋战国之后,越是往后的王朝,当局对待观看史书越加严防死守。
明初的姚广顺这个人的存在,无疑证明了当局限制观看史书的正确性。
走进新中国也有一句“越有知识,人越反动”的话,其实不是其它什么知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所指是“崇洋媚外”这一特性。
其实,无外乎就是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与自己生活环境产生太大的落差感,国内又缺乏正确的引导,直接导致这些人被成功洗脑,成为了恨国党。
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知晓更多的历史,免不了想效仿历史上的某某人。而在封建王朝,最怕的就是某人想干大事了。
同理,接受正常教育的现代人,只要是系统化去学过历史,起码碰上了什么事情可以用某位历史人物来激励自己,乃至于依样画葫芦去进行应对。
在上述那一点,外国人是很难跟中国人比较。
用一点就能够证明,大街小巷随便找一个人都能讲点国际大势,最为起码也知道世界强国具体在哪里;换成去了国外,多的是连各国所处地理位置都分不清的人,什么国际大势就更不用问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基础就是有受过九年教育的人,他们系统化学习了国内外的历史!
不是单指学过历史,归纳的核心就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特性:跨越阶级的视觉,提升思维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