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要明白优劣势啊!

“父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归附?”楼小白大致上有点想法,只是无法理解。

这是楼小白成长在晋国,不理解作为弱者一方的悲哀。

同时,楼小白的成长阶段正是楼氏崛起之后,很难明白朝不保夕到底是何等模样。

楼令笑着说道:“他们平时的生存无法得到保障,我们愿意进行庇护,肯教导他们农耕与其它技术,多数希望过得更好的人,怎么不愿意得到我们的接纳呢?”

“我们并不会禁止他们继续祭奠自己的祖先,祭拜信仰的神灵。他们接受我们的庇护,进行交税与服兵役、徭役。这个融合的过程很公平。”楼令有些道理必须教给楼小白。

楼令又接着说道:“小白,你要记住一点,扩张不一定要使用武力。我们先进的文明便是一种扩张的利器,要善加利用武力之外的优势。”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太多反面的例子,大多数单纯以武力去进行扩张的文明,他们的强盛只是昙花一现。

在历史长河之中,扩张又便于进行吞并的文明,无一例外都是有着自己的各种文化底蕴,例如古埃及、古罗马、古波斯、古希腊、古中国在扩张道路上就是比较成功的文明。

没有巴比伦、古印度、亚叙等一些文明什么事吗?他们或许有自己的文明,只是扩张过程中出现太多的反面教材,甚至都不算真正崛起过。

其中的印度,一直到近现代才被英国“捏”成一个国度,即便是形式上统属一个政权统治之下,内部历来也是各种乱七八糟,到二十一世纪都未能够达到疆域与思想的一统。

至于其它更多昙花一现的文明,别说是成为广范围霸主,哪怕是当区域霸主也不超过两三百年的时间,不提也罢了。

历史长河中多的是一时崛起,历经鼎盛马上衰弱,就此再也爬不起来的国家。

能够从远古建立文明,再一传承就是两千年以上,在小破球这样的文明一只手都数不完。

楼令决定找时间好好跟楼小白聊一下什么叫做文明,甭管某些国度出现了没有,好的坏的都拿出来当例子说一说。

真的要讲?楼令认为只讲华夏文明基本上也就够了,里面什么例子都能够找到。

到目前,文明的概念已经出现,在中原这边叫“华夷之辩”。

曾经的周公旦以及管夷吾,两位圣人阐述过“华夷之辩”,他们的理念很鲜明:非我即敌!

楼令有找过周公旦和管夷吾的着作。

周公旦的着作并不难得到。

在楼令找来周公旦的着作之后,进行阅读发现有许多地方看不懂,看得懂的部分已经有大量过时。

这也算正常情况了。

毕竟,楼令是带着思想魂穿而来,很多观念属于现代,哪怕是重新进行了学习,该无法接受的理念还是接受不能。

至于管夷吾的着作?楼令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收集,仅仅是收集到一些零散的片段。

如果历史进程没有被改变,管夷吾的《管子》要到田氏(陈氏)代齐的很久之后,齐稷下学宫出现才被拿出来了。

一个文明是什么?其实就是由众多的文化来构成,再塑造起其思想与三观。

“支撑华夏文明一直延续下去的便是那些着作。”

“春秋战国阶段的思想大爆发便是其关键节点,随后的第二个关键节点是始皇帝武力一统,第三个关键节点是汉武帝时期的思想大一统。”

“哪怕我知道那些,没有相关的社会背景,其实很难去提前实现啊!”

楼令突然间很惆怅。

那是知道了“过程”与“结果”,然后发现没有那个能力去实现。

有两句话传得很广,一个是“时势造英雄”,另一个是“英雄造时势”。

绝大多数是“时势造英雄”,也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人从中发展起来。例如刘邦、杨坚、李渊、赵匡胤等几位。

另一个“英雄造时势”嘛,制造出“时势”的人一般是“反派”或成为某人的垫脚石,搞出一个乱糟糟的局面,只是压根就成为不了最终胜利者,或是享受改革果实,承担的就是为王前驱的命运。比如赵高、陈胜、吴广、袁绍、袁术、王莽等那些人。

在太原盆地的军事行动上面,楼令并没有亲自参与拼杀或到第一线指挥作战,他需要承担的是“帅”的角色,并非是做“将”的工作。

每隔上一天两都有相关的战报送到楼令的手上,大体上就是楼黑豚率部在哪里作战,消灭了多少敌人,俘获了多少战俘,得到多少战利品之类。

当然也有作战失利的战报,只不过哪怕是交战失利,源于楼令一开始定下方针的关系,楼氏的损失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父亲,我可以去第一线吗?”

“不,你一点都不想去。”

“啊?”

“是的,你不想去。”

楼令愿意楼小白多增长见识,只是决不能是这种情况之下。

他们对太原盆地有所了解,只是相关的了解还比较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