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过必留下痕迹,别说是成规模的部队行军。
行动起来的晋军主力完全可以沿着楚军走过的痕迹追,哪怕楚军主动分兵制造假象,不可能沿途制造出大部队行军的痕迹。
所以,撤退中的楚军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就会被晋军主力咬上。
有鉴于这一点,魏颗真不怕以少打多,哪怕是己方主力来得比较迟,怎么也不可能拖延三天以上。
而用一个“师”又一个“旅”的兵力跟六万楚军交锋,魏颗有绝对的把握坚持三天以上。
三天是魏颗做最坏的打算,他认为不出一天,己方主力就会赶到。
唯一让魏颗需要担忧的事情仅是公子罢会留下部队进行拖延,带上更多的楚军继续撤退。
只能说魏氏非常幸运,他们赌楚军会朝“许⑥”的方向行军,真的被猜到了。
当时的情况是,魏颗率军刚要从林中通道走出树林,迎面撞上了抵达的楚军。
在看到对方之后,两边的将士都被惊到,反应过来是一边展开冲锋,另一边大呼小叫的同时进行迎战。
发起冲锋的是晋军,他们本就是为了阻击楚军而来,事先的心理建设更充足。
楚军会大呼小叫,自然是觉得太过意外,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控制好情绪,有一个人出声叫嚷,必定会有人效仿,还是前队的贵族反应及时才发起反冲锋。
突然发生了遭遇,导致情况实在是太过于仓促,晋军肯定是没有时间来做战前祈祷,甚至连箭矢都没有射出。
楚军同样没有使用远程武器,乃至于有些人冲锋,也有人傻站在原地。
“必须做出改变了!”魏颗其实是被吓了一大跳,所说的改变是效仿楼氏每战必有斥候巡弋在侧。
魏相知道魏颗在担忧什么,说道:“看楚军的反应,不像是设伏该有的样子。”
是的,魏颗十分怀疑己方是不是一头撞进楚军的埋伏圈,频频地在张望四周。
有那种担心是魏颗具备一军主将的资格。
换作遭遇到当前情况,该思考的事情不去想,一次两次可以说是侥幸,迟早有一天会吃大亏。
因为是突然遭遇到的状况,也就是无论晋军或是楚军都是行军的姿态,两边先期投入交战的部队数量不多,并且没有阵型可言。
交战地点是在树林边沿,注定没有战车施展的空间,双方就看前队士兵的个人素质了。
在比拼单兵素质上面,魏氏从来不怵跟任何一个家族较量,认定哪怕是郤氏都不比本家族素质高。
看看正在进行厮杀的情况,同样不存在阵型,有也是小队配合,晋军不断向前推进,很快将楚军赶出了树林。
交战爆发得十分突然,结束也是相当快速。
这里必须认清一个事实。
从士兵到高层的素质,无疑是楚军输给了晋军。
公子罢或是哪个楚国贵族能力强,楚军只要将晋军堵在树林,有无数的办法来进行针对。
可是,公子罢没有第一时间发出将晋军堵回树林的命令。
同时,没有楚国贵族做出那样的行动。
“稍微整队,组成阵列再出树林。”魏颗让人爬上树看情况,得到的汇报是外面的楚军正在对整体部队进行调整。
这个情报让魏颗得出不是遭遇埋伏的结论,担忧出口会被楚军堵上,乃至于楚军对树林纵火,肯定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出树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为什么要整队?不整队的乱哄哄出去,楚军高层反应慢,又不代表真的没有能人。真那样出去陷入乱战,处在数量劣势的晋军不是被赶进树林,便是在混战中被纯粹的拼消耗了。
而所谓的整队,包括后方的士兵将武器拿到手上,该披甲的人赶进穿上,再恢复作战单位的建制。
事实的情况便是这般,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在行军状态会一直甲胄在身,同时真不是每一名士兵都手持武器或不开小差。
身披甲胄行军?以为是不会消耗体力的机器人么。
行军状态下的士兵,甲胄或武器一般是会就近放到车辆上,真不是一直时刻不离。
至于说开小差,哪怕士兵不乱走动,军官也会在队伍中巡视。没有军官的士兵,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哪怕士兵知道应该怎么做,下达指示又有多少人会听从?
魏颗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反应。
楚军那一边。
公子罢知道己方的后面有晋军,只是真的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遭遇。
事情发生得过于突然,本来有极大心理压力的公子罢,他必须承认自己反应不及时,没有第一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然后,公子罢现在只想将外派的斥候全部处死。
只要提到树林的面积超过二十平方里,里面的通道不止一条,能够理解公子罢为什么事先不知道树林里有晋军了。
那是公子罢有派出斥候,可能斥候发现了晋军来不及回去禀告,可能是楚军的斥候并未发现在树林里面的晋军,反正以发生的事情做结论,公子罢就是真的不知道。
“偃,除了你的本部,我再给你五千人马,务必阻击当前之敌。等主力拉开距离,再分散撤离。”公子罢没有忘记主要任务,选择了分兵。
得到命令的许偃脸色再不好看,没有胆子拒绝,只能应道:“诺!”
想要分兵的楚军,碍于事发突然的关系,行动上不会有多么快,他们的调动也很快被魏颗看在眼里。
当前没有军旗,公子罢也没有大纛,直接让魏颗一时半会判断不出会留下或想离开的楚军是哪些组成部分。
这一支从“方城”后面出来的楚军,他们大多来自当地,少量从其它区域集结过来。
许偃便是当地人。
正是出于那个理由,公子罢选择许偃留下拖住晋军。
毕竟,许偃是当地人,麾下也是来自当地,他们熟知该地的地形,化整为零撤退的风险比较小。
窥知到楚军想做什么的魏颗,他为公子罢的果断在心里赞赏。
还能赞赏?纯粹就是晋国与楚国的战争不带恩怨上的情绪,两国进行的是一种带着荣誉性质的竞技。
这种品德在除了秦国之外的列国都有,并非只有少数贵族有那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