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六花阵显威

亚历山大四世 季敏杰 2222 字 2个月前

濒临死亡的印度兵不肯放弃生路,对着重骑兵开始反击,但实际也就只有一两排的人可以跟马其顿人交上手,而伙友骑兵和圣骑兵的盔甲是缺乏钝器的印度兵无法击破的,他们只能对付其他骑兵,不过其他骑兵使用车悬阵像砂轮一样从侧面冲击不断切削外层的印度兵,后续的骑兵源源不断的冲击,冲过后的骑兵又转圈返回。几个来回之后,印度兵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像被剥壳一样一层一层的被剥掉,士气完全崩溃,只想着往河边挤去。结果大量士兵被挤下了印度河,终于有将领表示要投降,骑兵才停止了冲杀。多达两万五千人的士兵被剥夺了武器押送到原本的大阵中,由方阵枪兵看押。

西南方向的印度主力还在和亚历山大的若干个方阵进行搏杀呢,印度骑兵试着几次想要绕到马其顿军队后方都失败了,马其顿人的百夫长千夫长都是对敌经验丰富的老兵,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最后在考底利耶的死命令下,付出了很大的伤亡才击破了马其顿方阵的一角,冲出了包围。也是因为想要包围印度人,兵力相对单薄的亚历山大军队只能减少了厚度增加了宽度,才被印度骑兵有机可乘,而骑兵一旦突破,对马其顿的后方产生了极大威胁,随时可以击溃马其顿的阵线。

不过这时候击破印度前军的亚历山大步骑已经在赶过来了,原本准备冲击马其顿军队屁股的印度骑兵只好掉头对抗马其顿骑兵。但即使是最精锐的西比尔提乌斯手下的骑兵和摩揭陀重骑兵也只是和亚历山大手下最普通的骑兵相当。所以在数量相差不算太大的情况下,印度骑兵自然无法抵挡。伙友骑兵和圣骑兵摆楔形阵率先突进,印度骑兵根本无法抵挡钢铁洪流的冲击,阵线瞬间就被凿穿,印度兵被分割为几块,随后被其他马其顿骑兵冲过去一顿乱杀。拥有马镫马鞍和高端盔甲的骑兵威力完全不是印度骑兵所能比拟的,就算是三万骑兵也很难打得过一万马其顿骑兵。

半个小时后,在留下了三分之一的尸体后,印度骑兵败退,他们沿着印度河边绕了半圈回到了印度军队本阵。此时,斯巴达重装步兵已经加入了进来,两国步兵的交锋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也是,虽然印度步兵人多,但是缺少盔甲的他们死伤率比亚历山大的军队要多得多。就算着甲的重步兵,他们的锁子甲无法防御标枪的攻击,皮盾枪兵和印度军团的标枪可以轻易穿透锁子甲的防御,也可以轻易穿透一般的镶铁皮木盾。

而斯巴达重装步兵的前方,印度兵死伤最惨重,从上方看就能发现一片红色正在不断向前推进。持盾兵的前面也倒下了大量的尸体,作为银盾兵的年轻版,他们的战力也是非常的强大的。在原来历史中的伽比埃奈战役中,安提贞尼斯的银盾兵将安提柯寄予厚望的中流砥柱马其顿长枪兵虐的非常惨,以一比几十的损失率干掉了对方5000人。而这些持盾兵也叫持盾卫队,原本就是亚历山大的步兵卫队,战力甚至在马其顿主流精锐步兵——伙友步兵之上。

印度骑兵退回后,步兵赶紧堵住了沿河的缺口,防止骑兵的突进,这样一来马其顿的骑兵确实暂时失去了作用。但被包围的印度人面临着背水一战的绝境,但旃陀罗笈多不是项羽,也不是韩信,在绝境中的印度人无法发挥超乎想象的爆发力,毕竟他们还有一条浮桥,这也是亚历山大没有摧毁浮桥的原因,一旦摧毁浮桥,那就必然激发了肾上腺激素的产生,多少都能增加印度人的战斗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有了浮桥,印度兵在坚持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整条战线不断被压缩,士气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逐渐不支。不得已之下,旃陀罗笈多只得下令撤退,因为再这样下去,在战死了一两万人之后剩下人恐怕只能投降了,如果印度兵能用3个换一个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换。但战场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一旦士气全无,再多的兵力都没用。

旃陀罗笈多让摩揭陀重骑兵、摩揭陀国王卫队、摩揭陀斧兵先行撤退。但撤退又怎么可能太轻松,虽然浮桥没有被毁掉,但亚历山大的战舰转移了一定的火力朝过河的印度士兵招呼过去,大量士兵倒在了过河的路上。但前面是绝路,只有过桥才有生机,所以再大的死伤也打消不了印度兵撤退的热情。连旃陀罗笈多和考底利耶都在众人的掩护之下渡过了印度河。

在近两个多个小时的时间内,直到浮桥被毁,印度人付出了两万人左右的殿后部队,并在过河途中倒下了一万五千多人,才把四万五千人撤到了印度河北岸,剩下一万多人被俘虏。亚历山大大军损失了9400人左右,其中,印度辅兵损失近四千人。

到达对岸之后,印度人已经建制不全,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了,接下来在如何逃跑这个事情上,意见各自不同。亚历山大之所以要在这里和旃陀罗笈多决战,就是因为一旦孔雀王国战败必然陷入绝地。在印度河西岸,下游河面宽广,东面是印度大沙漠,直到沿海地区变成了沼泽,几乎没有像样的的路可以通行;在印度河干流的中游和阿塞西尼斯河中间有着大片的沙漠,直到高原地区才能行军穿过印度河干流,但接下来他们还需要经过海达斯佩斯河、阿塞西尼斯河、海达拉特斯河、黑发西斯河,在考底利耶的力荐之下,旃陀罗笈多选择了这条路。这条路最容易碰到马其顿人但至少是一条活路。否则,以现在的补给状况,无论穿越哪个沙漠都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