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是一趟!
一趟两千五百万!
还只有两千五的人马!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来的人数一下子很多,曹操也未必愿意。
如今大汉当下的乌桓人,其实正在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正在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
乌桓人有语言,可是没有具体的问题,其语言和鲜卑人有些相似,这也是之所以乌桓人和鲜卑人多少能够相处一点的原因。最早的乌桓人是类似于母系社会阶段,实行的是收继婚和抱嫂婚,即父亲和兄长死后,儿子和兄弟可以娶其继母和嫂子,伯叔母与侄子、叔父与侄媳之间甚至也可以通婚。
后来随着和汉代民族的不管的沟通和交流,也逐渐的变成了父系的结构,只不过依旧是以畜牧业为主要支柱,兼营狩猎。乌桓人也十分羡慕汉人的农业体系,很愿意学习农业的技术,只不过这个农业么,也不是随便学都能会的,再加上乌桓人还保留着一定的迁徙习惯,有时候农学的进程就在一次次迁徙当中被打断了。
随着乌桓自身的发展,也出现了部落私有化,各自部落有各自的规则,来保护自己不落的财产,而部落的首领就慢慢的成为了统治者,对于整个部落有生杀的大权。
东汉和乌桓,大体上是和平的,相互之间已经有大概四五十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了,小摩擦么,当然还是有,就像是兄弟之间还经常拳脚相向的情况。整体来说,乌桓人是比较亲汉的,甚至作为雇佣军参加了不少的东汉境内平定其他地方叛乱的军事行动,甚至还一度被汉天子招揽为皇宫侍卫,警戒京都。
袁绍生前,虽然内心当中看不起乌桓人,但是为了借助乌桓骑兵,依旧和乌桓人保持了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和乌桓首领蹋顿之间,更是联系密切,甚至为了进一步将乌桓人拉拢在自己身边,还假借汉帝刘协的名义,封蹋顿为乌桓单于,历史上还从自家氏族之内选了一个宗族之女,许给了蹋顿为妻……
不过现在这个阶段么,因为袁绍比历史上败亡得更快,所以袁氏和蹋顿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像历史上的那么密切,蹋顿自然也没有如同历史上一样对于袁氏痴心不改,还抱着袁绍恩情不放。再加上袁家三兄弟也不争气,哄然之下就将自家基业败坏得七零八落,然后楼班、难楼等乌桓人自然是贴近刘和,刘和又是跟着骠骑将军斐潜,盘踞在常山一带,而蹋顿这一波人在被张绣击溃之后又在大漠之中躲避了一阵,等到重新汇集起来之后,才发现乌桓的环境已经是大变样了。
小主,
袁熙或是出于愤怒,或是出于怨恨,觉得既然鲜卑现在态势转弱,幽州也不失为一块可以谋发展的区域,若是就此依附于斐潜之下,岂不是愧对什么什么的?所以袁熙也想着振兴幽州,发展自己的力量,于是乎就和从大漠之中归来的蹋顿一拍即合,两家并拢在了一处。
这一次曹操去信,袁熙和蹋顿商议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上帝视角,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于未来洞察明晰,在袁熙看来,怎么说曹操还『坐拥天子』,而且还拥有冀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这么一大片的区域,而骠骑将军虽然也强,但是毕竟隔得远了一些,再加上『甄氏事件』,导致袁熙对于斐潜十分反感,倒向了和斐潜对抗当中的曹操,也就很自然了。
对于蹋顿来说,那就更简单了。蹋顿急需钱财,大量的钱财,然后才能拿着这些钱财去大漠之中引诱那些零碎的部落归拢到自己的名下,也才能壮大自身,再谋大图,所以嗷的一声张开了大口,也不足为奇。
不过这样价格对于曹操原本就吃紧的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
那么应该如何抉择?
或许经过了很长时间,或许就是短短的几息,曹操血液当中的赌徒性格再一次的翻涌了上来,重重的一巴掌将书信拍在了桌案之上!
押上去!
开牌!